2023年8月28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刊发《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84号(农业水利类223号)提案答复的函摘要》(以下简称《答复的函摘要》),对杨云彦委员提出的《关于将人畜共患病防控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提案》做出书面答复。《答复的函摘要》指出:
经商国家林草局、国家疾控局,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加强与林草、疾控等部门沟通协作,将人畜共患病防控作为国家公共卫生体系重要组成,共同研商防控政策,联合部署防控工作,深入推进源头防控,取得积极成效。
01 什么是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病(又称人兽共患病),顾名思义,就是同一个病原体,既可以感染动物使其发病,也可以传播给人类;常源于禽、畜、宠物或野生动物、水产动物等;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 / 体液、密切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
现如今,人类已知的动物病原体已经高达1000多种。全球大概有多达250种人畜共患病及寄生虫病被证实(人类可以感染250种疾病的一半以上),其中89种疾病有较严重的危害。人们已经意识到,过去是5-10年出现一次新型传染病,现如今是1-2年就会暴发一种。【资料来源:吴金洪、 付玉洁《我国人畜共患病的现状以及防控策略》,中国畜牧业. 2023(06)】
还有学者指出:“在全球范围内,自1980年以来,影响人类的传染病暴发数量显著增加,影响人类的新病毒物种以平均每年 3 种以上的速度被发现。至少 60% 的人类新发传染病 (EID) 是人畜共患病,即源自非人类宿主,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与新发疾病相关的可能性是非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两倍。人畜共患病原体来自野生动物或驯养动物。Jones 等人估计 72% 的人畜共患病 EID (EIZD) 起源于野生动物。自然景观的变化促进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蚀,从而为人类、牲畜、野生动物和媒介之间的更密切和更频繁的相互作用创造了机会,同时牲畜养殖的强化与动物数量和密度的增加相关,在没有有效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促进疾病传播。”【资料来源:One Health Volume 13, December 2021, 100323 ,作者:李晓菲译 ,广东省实验动物信息网】
2021年12月16日,农业农村部召开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指出:“人畜共患病防控是国家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牛羊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的畜禽感染率有所反弹,影响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是生物安全建设领域的潜在风险。”
02 人畜共患病防控已经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
1、法律明确规定:防控人畜共患病,属于国家公共卫生安全范畴
2021年1月22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净化、消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防控人畜共患传染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体健康,制定本法。”
这从法律层面已经明确,人畜共患病防治,事关人民生命健康,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
2、法律明确规定了防控人畜共患病的责任部门
《动物防疫法》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野生动物保护等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的协作机制。”
卫生健康、农业农村、野生动物保护三大部门,是人畜共患病防治的责任主体。
3、《答复的函摘要》介绍了“关于将人畜共患病防控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 ”情况
农业农村部会同海关、林草、疾控等部门,修订印发了《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制定出台了《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2—2030年)》和《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明确了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牛结核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要求,不断加强源头防控。联合有关部门多次召开全国会议,部署推进布鲁氏菌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任务。定期通报疫情信息,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结合国内外疫情流行态势,研究完善防控政策措施。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强化形势会商和措施联动,不断推进人畜共患病一体防控。国家林草局加强野生动物疫情防控,发布实施了《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指导各地妥善应对异常情况。
03 如何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治?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2022年9月14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2—2030年)》已经讲得很明白:
1、源头防治,突出重点。
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净化消灭相结合的方针,聚焦重点病种,织密筑牢防治人兽共患病的第一道防线,从前端阻断传播路径,切实降低流行率,有效防范传播风险。
2、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严格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采取监督指导和激励相结合的措施,调动从业者主动防疫的内生动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生产经营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防治机制。
3、因地制宜,因病施策。
实行一病一策、分类指导,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采取差异化防治策略,根据不同病种的流行规律、传播特点和防治现状,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精准防治,逐步实现从场群、区域到整体的控制、净化和消灭目标。
4、协调配合,统筹推进
有效整合现有人兽共患病防治资源,理顺防治体制机制,明确各方事权,协调各方力量,强化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形成防控合力。确定国家重点防治病种,突出重点区域、聚焦重点环节、落实重点措施,统筹推进各项防治工作。
派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属的湖南新一代动物疫苗研究院,致力于人畜共患病研究,主要开展:人畜共患病致病机理与免疫机理研究,人畜共患病传播途径与传播机制研究,人畜共患病新型疫苗研究,新一代动物疫苗研究,为防治人畜共患病、呵护世间所有生灵做出积极贡献!
扫码关注我们!